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2024年主要工作与2025年工作思路报告
2024年,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安创中心”)在省科技厅和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按照安创中心创建方案,围绕安创中心“解难题、创核心、做产业”和“打造安全应急产业领域内技术创新高地与推进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的使命目标,积极推进安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现将2024年主要工作和2025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合同,完成了各项阶段性考核指标,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现场检查。
(二)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是新增吴健波(任安创中心副主任)、滕文桦(任安创中心专员)、杜长龙(任安创中心技术顾问)、等3名安全应急领域高层次人才,新增15名研发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硕士研究生13名),柔性聘用中国矿业大学、江苏中机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高层次研发人员20余人,安创中心固定和柔性聘用人员达63人;二是组建了深井灾害防控技术研发团队、火灾防控与应急救援研发团队、物联网与智能矿山研发团队、矿山智能开采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等4个核心研发团队(详见表1);三是安创中心安伟光副主任获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创中心翟明华副主任牵头申报的《深部开采强动压回采巷道顶板灾害协同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获批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四是与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共建了博士工作室,为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链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表1 安创中心核心研发团队
(三)科技平台建设
一是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了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已认证14个“从0到1”具有原创性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打通了“从1到10”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通道,并与中国矿业大学达成共建教育部智能采矿与安全应急技术装备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平台落户安创中心意向;二是与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了智慧矿山联合实验室,以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为应用场景,按照“智慧云平台+测、防、救”体系化整体思路,加快了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转型升级步伐;三是与华为公司达成共建矿鸿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和矿山装备大模型创新中心合作意向,为赋能矿山智能装备,带动矿山装备产业链升级,提供了科技创新平台;四是拓展了横向研发联络面,与徐州三森威尔矿山科技有限公司、徐州智谷光频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为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了5个研究中心。
(四)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
2024年攻克了《危化品贮槽应急快速堵漏关键技术及装备》、面向高层建筑特殊构型外立面火灾的举高灭火装备》2大技术难题和开发了快速堵漏和新型大变形锚索/锚杆-吸能让压锚杆支护2项重大技术装备,被专家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煤矿全息4D GIS透明管控与事故推演分析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实现基于多模态全息感知信息的矿山灾害危险的智能判识,预测矿山环境动态演化过程,可视化推演灾害发生过程,实现煤矿重大灾害演化过程的透明管控,正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消防监控与数字孪生应急决策关键技术,可实现典型场所火灾风险实时精准评价、灾情动态准确预测、灭火救援资源应急协调、灭火控火救援科学决策和多救援装备的协同调度,正在徐州高新区大成物流园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并与泗洪县开发区和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达成落地意向;研发的高低温耦合输冷矿井地面集中降温系统,在消化吸收德国西马格公司压力交换技术基础上,实现高低压耦合装置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可实现高压冷水和低压热水的压力耦合的功能、实现能量转换过程中全能量回收、高压冷水在转换成低压冷水的过程中冷水的温升不大于1℃、压力耦合装置的整体能耗不大于10kW,满足深地资源开发的需要。
2024年组织申报了3个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分别为《徐州高新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区域创新引擎计划》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地下密闭空间应急通信技术装备》工信部应急部2024年应急通信装备创新揭榜挂帅项目、《深部开采强动压回采巷道顶板灾害协同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应急部重点科技项目,其中《徐州高新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区域创新引擎计划》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进入第二轮现场考察;新增立项5个自研项目,分别为《外部消控与内部惰化协同的锂电池高效灭火剂研发》、《锂离子电池内部灭火抑制微胶囊技术开发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无线光通信的应急保障通信网络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煤矿井下智能矿灯装备及单兵应急通讯系统》、《副立井提升智能一体化系统研发》项目。
(五)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
一是按照“研发一个项目,孵化一个企业,带动一个细分产业”工作思路,在安创中心研究项目尚未结题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孵化成立了深地擎天(江苏)工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安创慧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安创科润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徐州安创矿视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徐州安创综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安创中心占股在15~20%之间。安创中心及孵化企业2024年新增销售收入167.8万元、新产品5个、新装置5台(套);二是以安创中心技术团队开发的智慧城市创新成果承建了徐州高新区安全应急综合监控中心,为徐州高新区提供了监测预警、大数据智能分析、城市安全智能化管控、应急救援决策支持服务,下一步将向徐州其他县区、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其他地区拓展,安创中心自我造血功能初步显现。
(六)产业化指导与技术服务
一是在承担了申报工信部徐州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工程工作,编制了《徐州市培育发展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厘清了徐州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的基础条件、优势特色、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总体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创新工程;二是联合国内安全应急领域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7项,其中《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指南》、《金属矿山深井通风与降温技术规范第2部分:深井通风与制冷降温技术》2项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三是与沈阳煤科院安标检测中心和江煤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同成立徐州安标检测办事处意向;四是组织召开了消防安全企业座谈会、淮海经济区安全应急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等产学研活动,受邀参加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兵工学会科创中国军工安防与应急产业科技服务大会等活动10余次。
(七)其他工作
一是与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徐州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万基泰科工集团、上海联捷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帮安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了8个战略合作协议,在标准制订、科技研发、高层次研发人才共享共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二是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打造徐州安全应急产业高地,参与了国家部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编制等工作,向应急管理部申请了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奖,入选了工信部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候选单位;三是完成了《安全应急技术创新培育》科技项目财务审计及预验收工作,并提交了验收申请。
二、2025年工作思路
面向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安全应急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用好用管用技术装备开发,重点推进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装备三大主攻方向的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业的转移转化,创新徐州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1.科技攻关与项目申报。发挥安创中心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和专家技术委员会智库高端引领作用,强化与共建单位、研发联盟成员单位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承接安全应急生产制造企业横向技术开发项目,计划遴选5~8个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自研项目,促进徐州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2.全面深化与中国矿大和徐州工程学院的战略合作,强化博士工作室的建设,坚持以项目为纽带,柔性聘用一批高层次人才,壮大自身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的能力,促进安创中心资源平台型向自主研发型方向的转变。
3.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努力拓展安创中心企业联盟建设,以安全应急综合监控中心建设为抓手,强化企业技术服务,为徐州安全应急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技术装备的升级迭代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计划遴选3~5个科技成果在徐州落地转化。加强“专精特新”高科技企业、领航企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加快完善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链,形成发展有序,科学合理的企业梯度,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增强徐州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的竞争力。
4.强化科技平台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与安创中心科技创新的有效衔接,打通“从1到10”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通道;进一步推动智慧矿山实验室、华为矿鸿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和矿山装备大模型创新中心、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企业联合研究中心建设。
5.扩大朋友圈。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共享、共用”理念,加强与国内高校、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安创中心建设,形成大协同的合作网络。加强与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安全产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消防协会等协会的联系,争取支持,扩大科技服务面。
6.强化自身建设。持续完善安创中心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适应安创中心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队伍,形成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
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徐州高新区安全应急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
2025年1月3日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内蒙古煤炭工业协会致安创中心感谢信 |
返回列表 |